臺南生活圈計畫說明-台19甲線新化外環道工程
一、緣起台19甲線拓寬改善計畫,原行經新化區中正路老街路段,奉經濟部評選為示範商店街,路寬12公尺,惟常交通阻塞引起民怨,故地方極力爭取闢建外環線,以紓解並引導穿越車輛繞道,擴大道路服務範圍;本外環道經「台19甲線拓寬改善計畫33K+980~38K+191段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」,於98年4月10日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(以環署綜字第0980028468B號函)核復「同意備查」,該計畫經費奉行政院核定於「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(98-103年)6年計畫」-台南生活圈(設備及投資費)-「新化區台南都會區外環道第1期道路工程」分年分期辦理。
二、計畫概述本計畫自台19甲線33k+980(原177線16K+754.5)附近新闢道路,經無名溪,農田產業道路,嘉南農田水利會南幹支線水圳溝,穿越台20線(14k+020附近)、虎頭溪、沿南170線至台19甲線38k+191銜接,新增外移路線長約6,240公尺,38k+191起銜接至39k+211(新化關廟界),併入原列公路系統-新化區台南都會區外環道第1期工程修正計畫,再由39k+211~43k+380銜接南二高關廟交流道,長度4,169公尺(路線及路寬與原計畫相符)。全長計約11,640公尺,橋梁5座(長度共計195公尺),道路寬度為24至30公尺。
三、建設目標1. 減少不必要的交通量穿越新化區中心區,改善本生活圈道路系統之瓶頸,以提高道路系統服務水準。
2. 增加新化區東部對外交通之便利,使該地區未來之發展有極大的助益。
3. 增加新市與關廟的聯絡通道,有效疏通兩地間的車流動線,使運輸更有效率,促進市區人口、產業之引進與發展,均衡生活圈整體發展。
四、預期效益
1. 透過其他聯外道路與台南生活圈道路等系統,構成一整體路網,以增進整體運輸效益。
2. 分散各地區通過性交通,避免過度集中利用新化區老街(中正路),以紓緩沿線都市地區交通成長之壓力。
3. 透過橋梁之聯繫,拉近河川兩岸直接之距離,並促進區域均衡之發展。
4. 有效疏解肇事及擁擠路段之車流,並縮短交通阻塞時間。
五、辦理情形
台19甲線新化外環道共分為4標工程辦理,均已完工。
執行成果照片

